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圈的水循环》。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课前调查: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4.准备几种叶肉分化程度不同植物的叶片。
教师:
1. 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2. 准备课本Pll7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
3. 5%的甘油溶液、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
4.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5. 用flash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2.叶片的基本结构。 |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 | 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 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 |
2.探究气孔开闭 | 方案一: | 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 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 |
3.练习绘图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 按课本要求画图。 方案一: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 提示绘图的要求。
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讨论: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 方案一: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感受。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 | 播放录像、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
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