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频数与频率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12 15:14:17
  • 修改时间: 2022-05-12 15:14:17
  • 阅读量: 1502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大纲要求为您整理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频数与频率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了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安徽敏试教育.jpg

【知识点】

一、频数

1.概念

频数,又称"次数"。指变量值中代表某种特征的数(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按分组依次排列的频数构成频数数列,用来说明各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值所起作用的强度。各组频数的总和等于总体的全部单位数。频数的表示方法,既可以用表的形式,也可以用图形的形式。

2.频数分布

我们把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或称次数分布。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

例:为研究广告市场的状况,一家广告公司在某城市随机抽取200人就广告问题做了邮寄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您比较关心下列哪一类广告?"

(1)商品广告;(2)服务广告;(3)金融广告;(4)房地产广告;(5)招生招聘广告;(6)其他广告。

这里的变量就是"广告类别",不同类型的广告就是变量值。调查数据经分类整理后形成频数分布表。

3.累积频数

累积频数就是将各类别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

其方法有两种:一是从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向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累加频数(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小的一方向变量值大的一方累加频数),称为向上累积;二是从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向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累加频数(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大的一方向变量值小的一方累加频数),称为向下累积。

二、频率

1.概念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2.统计频率

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锐角和钝角

下一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公切线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