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表面积》。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
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例一1、例一: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师引导:题目要求“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出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什么?(生:长方体纸盒表面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哪我现在观察一下: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课件演示)(学生找出后,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摆放长方体,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长方体的这几个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始就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发奖品时,遇到的新问题引入新课。再现生活中的包装情景,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使表面积概念更直观,形象化。)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a、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 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b、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构建知识。利用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发现规律,获得新知。)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的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多样化算法中,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实现最优化算法)
c、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方体表面积,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含义。通过变式练习,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三、分层练习,拓展应用。
1、口答填空。
2cm长方体的上、下面的长是( )cm,宽是( )cm,面积是( )cm2。
左、右面的长是( )cm,宽是( )cm,面积是( )cm2。
前、后面的长是( )cm,宽是( )cm,面积( )cm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2、课件出示:做一做: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3、课件出示:判断正误题,并说明理由。
4、课件出示“练一练”题目:计算下列长方体的表面积,加深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熟练掌握应用。
5、课后家庭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分层练习、拓展运用,让学生巩固新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练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四、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你会解决哪些生活中实际问题? 这节课中谁的表现最出色?
(设计意图:这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成长,学会互相学习。并鼓励肯定同学们的出色表现。)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