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平均数》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13 12:09:44
  • 修改时间: 2022-05-13 12:09:44
  • 阅读量: 386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平均数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操作中体验“同样多”,引出平均数。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

师: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一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

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

师: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这样每个笔筒里的铅笔就同样多了,这个数量3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认识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数。

师: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投篮结果如下:

(PPT课件出示)

师:你能读出哪组的成绩好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出现比总数情况,这样不公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公平”。师生总结得出: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来比较最公平。(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知道平均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

师生总结得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求平均数。

师: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你能计算出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吗?(PPT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一练”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86页“问题讨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案《两点间的距离》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