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考教师

找敏试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 微信号:1750569672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13 12:30:58
  • 修改时间: 2022-05-13 12:30:58
  • 阅读量: 210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掌握减法的性质。

3.会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4.通过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

【难点】 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  

23+12=       

12+23=

70+20= 20+70=

(23+24)+27= 23+(24+27)=

(63+30)+70= 63+(30+70)=

【参考答案】 35 35 90 90 74 74 163 163

2.新课导入 

方法一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出示教材中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师:骑车是一项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 km。

方法二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

预生:们你。

师: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

师:好听。

生:听好。

师:好说。

生:说好。

师:好学。

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

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A,教学例1,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

1.体会加法的意义。

(1)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

师:你能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

师:你能列出算式,并解决吗?

生1:40+56=96(km)。

生2:56+40=96(km)。

(3)教学加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相等。这两个算式可以怎样写?

生:40+56=56+40。

师: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生:这两个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没有变。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呢?谁来任意说两个数?

生:29+56。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29+56=56+29。

师:这两个数相加符合这个规律,其余的数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汇报)

师:刚才这么多的小组说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我们发现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都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师:刚才是同学们自己发现了加法的这个重要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师: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

生3:a+b=b+a。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板书:a+b=b+a)

3.巩固练习。

(1)下列算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的是(  )。

A.25+73+58=25+(73+58)

B.35+72=72+35

C.12+8+4=(12+8)+4

D.3×4= 4×3

(2)127+48+173=127+173+48运用了(  )律。

【参考答案】 (1)B (2)加法交换

B,教学例2,掌握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

(课件出示例题)

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的数学信息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已知3天每天行驶的路程,求3天一 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你想怎样列式呢?

生:(88+104)+96=288(km)。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算出第一天、第二天的路程和,再加上第三天的路程。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先算出第二天、第三天的路程和,再加上第一天的路程:88+(104+96)=288(km)。

师: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呢?

生:表明要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路程和。

2.仔细观察,发现异同。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计算结果相同,运算顺序不同?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生:结果相等。

师: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生:(88+104)+96=88+(104+96)。

3.比较发现,归纳总结。

师:观察算式,根据老师的提示,你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吗?

课件出示:三个数相加,先把(  )相加,或者先把(  )相加,(  )不变。

(指名生回答)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板书运算定律)

4.抽象概括。

师: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生1:(△+☆)+○=△+(☆+○)。

生2:(a+b)+c=a+(b+c)。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 )

5.巩固练习。

(1)538+99+101=

(2)67+158+142=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案《数的运算》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案《1-5的认识》

© 2020 ahminshi.com 安徽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