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音乐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音乐知识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一、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客观精神说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德国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
(二)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三)模仿说或再现说
“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存在的模仿说,就是一种典型的再现说文艺观。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思想家们认为文艺是模仿自然的,如赫拉克利特就提出过艺术是模仿自然的,是以自然的面貌出现的观点。
二、艺术的特征
(一)艺术的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客观指艺术作品的形象具体、可感;主观指在作品必须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这两个方面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只表现客观或主观的作品不能称为艺术作品。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艺术欣赏中,首先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感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鲜明的形象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是多样的,共性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典型性。
(二)艺术的主体性
1.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客观化追求主观化的过程。客观是艺术本身具有的形象,主观则是艺术家主体的表现。
2.从欣赏主体的角度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了这个特点。
(三)艺术的审美性
所谓审美特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由于集中、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
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是艺术概论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考生在学习艺术概论的时候,应当重点把握。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