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感兴趣的群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高中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能根据实验事实推理“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会用文字、图示、化学符号表征化学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应用元素守恒思想,寻找实验证据,支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经历从实验现象到结论的推理过程
2.用小磁铁模拟盖吕萨克实验的微观过程,推翻道尔顿的原子假说,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3.通过探究水的组成,学习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1.渗透化学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假说到实验到建立新学说的思想
2.感受研究物质组成的深远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活动
循环播放1953年米勒在实验室合成制造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实验录像。
“在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旁边,化学家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
(有机化学合成之父伍德沃德)
2.学生思考
研究物质的组成,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1.教师提问
“水”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同学们知道水的组成吗?
2.学生回答
显示认知起点,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就是H2O。
3.教师过渡
一个结论很容易记住,但是人类对水的组成的探究经历了多少年才得到这个结论呢?
从公元前六百多年,到1811年,用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事情,将在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两千多年中,经过了几个重要的阶段,才使人类形成对水的正确的认识?
三、教师小结
用简单的案例多次在证据、依据和结论之间寻找联系,强化学生的科学的推理方式,同时让学生由被动的思维变为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化学推理的模式。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